|
這種珍貴的袁世凱簽字版錢幣目前僅在3次交易中出現過,其中兩枚是耿愛德的藏品,並在他的專場拍賣中售出。第三枚是在Jess Peters專場中出售的那枚,但是耿愛德專場的描述中說的很清楚,耿愛德僅見過兩枚此種錢幣,所以這第三枚很可能就是在第一場或第三場耿愛德專場拍賣中售出的那枚。
Jess Peters是耿愛德藏品的最大買家之一,並在這之後出售過很多耿氏藏品。
有關此幣的3次交易記錄:
1) 第一次耿愛德專場拍賣會,1971年6月,Lot 834,成交價1,400美元。
2) 第三次耿愛德專場拍賣會,1972年3月,Lot 2073,成交價1,500美元。
3) Jess Peters錢幣專場,1973年6月,Lot 1485,成交價2400美元。
袁世凱壹圓飛龍銀幣推測於1916年製造,以紀念當時袁登基成為洪憲皇帝。但不少泉幣学者認為该幣應在1919年後由天津造幣廠製造。張璜1981年出版的《中國銀圓及銀兩幣目錄》阐述,據任該廠廠長李伯琦在1919年(袁世凱死後三年),要求造幣廠的中國雕刻師雕刻一種帶飛龍設計的壹圓幣幣模。錢幣正面使用了1914年Giorgi雕刻的幣模。製造這些錢幣不是為流通用,它們是為收藏家所制的紀念幣。1917年住在天津並和造幣廠有聯繫的羅斯(Giuseppe Ros)所寫的《中華民國錢幣》一文中,記載有三枚洪憲錢幣,但沒有提到壹圓飛龍銀幣。如果這些錢幣當時真的存在,羅斯應該會知道,並且會將其記錄下來。伍德華(A. M. Tracey Woodward)在1920年11月的時候訪問了天津造幣廠,並且和造幣廠的負責人進行了交談,該負責人還向伍德華展示了一種10元金幣的幣模。據伍德華記載,在1915年或1916年,至少有一對袁世凱飛龍錢幣的幣模被雕刻,且這些幣模均用於製造金幣,而非銀幣。袁世凱訂購了一些金幣,並且將他們贈送給他的重要支持者。Giorgi是最著名的中國錢幣雕刻師,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在清朝後期和民國前期製造了很多精美的錢幣。幾乎我們知道的所有關於Giorgi的信息都來自于Ros發表在1917年亞洲皇家協會上海分會雜誌上的文章,以及Eduard Kann 1954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國幣圖說彙考》一書中。Giorgi出生於1880年左右,在來到天津以前,他在意大利米蘭Stabilimento Stefano 的medallic公司工作。從1910年到1917年,Giorgi在天津造幣總廠擔任總雕刻師,之後他返回意大利。根據很可能與Giorgi有來往的Kann描述,Giorgi 1953年在意大利過著退休生活。我們知曉的關於Giorgi的其他工作信息來自于雕刻了他名字的中國錢幣,所有這些有其名字的錢幣都是樣幣,非常難得與稀有。羅斯(Ros• Giuseppe),義大利外交官,民國初年任駐上海領事館參贊,後調派漢口及廣州,他停留在中國時間頗長,據悉在廿年以上。羅斯專集中國機製錢幣,研究亦相當深入,有兩篇重要著作發表,其一是1917年皇家亞洲文會北華支會年刊上的“中華民國的硬幣” (“Coins of Republic of China”),乃記錄民國初年造幣情況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另一是1921年在漢口自行出版的“吉林銀兩幣”(A Tael Coinage for Kirin)小冊,吉林廠平銀兩幣即於此文披露後方為上海泉界知悉;羅斯在漢口還發表過一篇中國錢幣論述,但目前不知何處存有。羅斯收藏中有些是珍稀幣,如“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銀幣;而其藏書則是在1928年捐贈北京的國家圖書館(John Hay Memorial Room of National Library in Peking)。John Hay是美國國務卿(1898-1905),對中國採取“門戶開放政策”的主張即由其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