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七錢二分,L&M6A,K233,NGC MS61;
三錢六分,L&M7A,K234,NGC MS61;
一錢四分四厘,L&M8A,K235,NGC MS63;
七分二厘,L&M9A,K236,NGC MS61;
三分六厘,L&M10A,K237,NGC MS61。
此幣正是第二版《中國近代機制幣-銀幣版——銀幣版》所用之錢幣原品。
1900京局系列在中國錢幣收藏家中非常有名。耿愛德(Eduard Kann)首次發表有關京局錢幣的資料是在其1954年的目錄中。在2011年出版的《中國近代機制幣精品鑒賞——銀幣版》中,1900京局系列是排名第一的機制錢幣。
1995年,《東亞泉志》出版了史威尼(James Sweeny)所著的有關1900京局系列錢幣的文章,史威尼對此系列的研究超過20載。《東亞泉志》由周邁可(Michael Chou)出版,史博録(Bruce Smith)主編,1994-1999年間發行。
這套1900京局系列曾是耿愛德舊藏,在1971年的耿愛德專場拍賣會中被售出。史威尼購買了這套錢幣,並在1995年冠軍拍賣為其舉辦的史威尼1900專場拍賣會中,對此套錢幣進行拍賣。這套錢幣最後以46,000美元成交,買主又在近20年後的今天,重新交由冠軍進行拍賣。
這套1900京局系列錢幣和另一枚耿愛德收藏的京局七錢二分曾在1981年被一起送至英國皇家造幣廠的首席館長G Dryer手中,以進行金屬檢測和供研究之用。冠軍在其1994年的首場拍賣會中拍賣了耿愛德的那枚京局七錢二分,這枚錢幣至今依然保存在當時的這位買家手中。
在耿愛德有關此幣模具買賣過程的文章中,可以看到這套模具最後賣給了一位上海的藏家陳仁濤,他在1947年移居香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文化部鄭振鐸在周恩來的指示下以港幣90萬元將除“一角” (現藏於瀋陽市歷史博物館)以外的4套模具從陳仁濤處購回。現保存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
據偉大的中國錢幣收藏家古德曼(Irving Goodman)所述,香港的王守謙遺孀曾告訴他,她和她的丈夫曾擁有全數後製版計8套,後因模具損壞無法再制。其中3套在1962至1967年間賣給古德曼,古德曼於20世紀70年代在日本出售了2套,剩下的在1991年拍賣會拍出。1971年賣出的耿愛德的那套可能是比較早期的後鑄品,因為它們在細節處要比古德曼的那些以及其它我們所見到的要更為清晰銳利。據史威尼研究,大約有10-15套1900京局系列的原模後鑄品存世,而我們認為存世量更接近10套。
史威尼同時也是《伯明罕造幣廠史》的作者。伯明罕造幣廠(喜敦)曾製造過許多中國珍稀錢幣,包括湖南、陝西、浙江和江南。作為撰寫造幣廠史一書的報酬,史威尼先生被允許從造幣廠的庫藏中挑選一些有重複的藏品。因史威尼先生僅收藏1900系列的錢幣,故其它日期的中國錢幣他均未挑選。他在喜敦造幣廠的庫藏中挑選的是1900年沙撈越鏡面樣幣一套(僅知2套存世),以及1900年英屬海峽殖民地樣幣一套(僅知3套存世)。
冠軍舉辦的史威尼1900專場拍賣會中的其它拍品還包括,成交價為創紀錄的8,000美金的頂級品相的庚子江南七錢二分銀幣,此幣後來交由PCGS進行評級,分數為MS-66+,之後2012年在中國被再次拍賣,並創下了中國流通幣的世界最高銷售價格人民幣360萬(合美金55萬)。還有一枚品相極好的庚子江南三錢六分也在這場拍賣會中進行拍賣,也創下了該系列的銷售記錄。這場拍賣會的另外兩套極罕見的沙撈越套幣和英屬海峽殖民地套幣,亦創下世界記錄,分別為5,000美元和16,000美元。